编者按:
当欧洲VC(风险投资,以下简称“风投”)圈疾呼“错失DeepSeek堪比错过互联网黎明”时,中国创投界正为集体缺席这场技术奇袭展开深刻反思。随着欧洲资本视线转向中国创新企业以寻找范本复制,国内从北上广杭到深圳湾畔,风投机构纷纷重启项目评估。
风险投资往往以股权基金等方式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待其成功后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资本增值。极速财讯与欧中多地风投对话发现,这股科技浪潮已超越技术范畴,演变成对全球创新生态的考验,看似狂欢的风投行业,实则暗流涌动、博弈不断。
作者|DA
来源|极速财讯
01 “Deepseek爆火后,想从欧洲VC跑路”
近日,一篇《英伟达憾失DeepSeek关键人才?美国放走AI「钱学森」,哈佛教授痛心疾首》的文章刷遍朋友圈。此前杭州企业DeepSeek 爆火,其仅用557.6万美元的算力成本就实现了与GPT-4o相媲美的性能,以 “技术民主化” 实践击碎了AI巨头的技术铁幕。这场技术革命背后暗藏的是人才迁徙的密码。
DeepSeek核心成员潘梓正曾斩获英伟达全职邀约,却加入当时仅有3人的DeepSeek多模态团队,主导开发R1模型。这位被美国政界称为"AI钱学森"的科学家回归中国,直接导致美国在AI领域优势的松动,进而引发了哈佛大学教授 Graham Allison的追问:“究竟是谁错失了 DeepSeek?”
(来源:网络)
资本的集体错愕在创投圈引发地震。当雷雨资本创始合伙人俞文辉对极速财讯讲述起这段见闻时,他正辗转奔赴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各种AI会议,用他的话来讲:DeepSeek的爆发堪称"国运级改变"。这不仅是中国企业估值回升的转折点,更重塑了全球AI创新生态,为沉寂的风投圈打了一剂强心剂,将带来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 AI创新的全新估值,正如德意志银行所说:“中国就像1980年的日本”。
这场风暴的核心在于技术范式的颠覆。DeepSeek以开源模式打破技术垄断,以其低成本训练体系彻底挑战了"算力至上"的行业共识。俞文辉直言:“即便在硬件领域存在差距,中国在软件层面的技术超越已令OpenAI汗颜。DeepSeek的风已经吹到了大洋彼岸,搅动欧美科技战局。他强调,风投虽以盈利为目的,却是二战以来伟大的金融创新,推动世界发展,没有微软100 亿美元的投资及后续风投的支持,就没有 ChatGPT。”
与俞文辉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身处德国柏林的Cab却满心失落。她常常坐在柏林米特区的Ben Rahim咖啡馆,刷着LinkedIn上国内同行对DeepSeek的热议。这里是柏林风投集中地,附近施普雷河的铁灰色波光,像极了欧洲AI创业生态在她眼中的黯淡景象。
Cab曾在国内创业,如今深感风投领域今非昔比,甚至在社交平台开玩笑地说 “想从欧洲风投跑路”。三年前,顶着德国 MBA光环加入风投行业的她,没想到这片诞生过爱因斯坦、莱布尼茨的土地,在生成式AI革命中沦为旁观者。
Deepseek在欧洲VC圈引发热议,身为中国人的Cab 在为科技力量自豪的同时,在欧洲做风投的她却充满无力感,觉得自己像顶级投行的后勤人员,无法参与最为核心的AI “战斗”。
(德国施普雷河夜景,受访者供图)
曾经,Mistral AI也让欧洲风投圈疯狂,LVP、Index、a16z 纷纷投资,估值达2亿美元,被视为欧洲 “全村的希望”。但它后劲不足,去年逐渐无声无息,暴露出欧洲科技生态的诸多问题,如资本不足、市场碎片化、人才流失、政策限制、产学研脱节等。Cab直言,她对欧洲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感到失望,尤其在 AI 领域,没有拿得出手的大模型或头部公司。
不过,Deepseek的火爆让Cab看到一丝希望。欧洲许多AI初创公司已接入Deepseek,且反馈良好。上周三,她与一家生成蛋白质工程公司的CTO交谈,对方对Deepseek的深度强化学习训练方法赞赏有加,还打算用于自己的模型训练。
当中国大模型像潮水般漫过技术护城河,欧罗巴大陆的创业者们终于意识到,与其在基座模型的红海里挣扎,不如在应用层掀起属于自己的浪涌。Cab告诉极速财讯,她分明看到了中国大模型技术跨越大洲的涟漪,而这一让人兴奋的场景在未来肯定会反哺到欧洲VC的投资决策。
02 “错过DeepSeek,不能再错过下一个”
从全球视野聚焦国内VC论调,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已渗透至中国创投生态的毛细血管。曾经对创业项目嗤之以鼻的500强高管主动找都俞文辉寻求合作,个人投资者带着几百万资金叩响VC大门,机构资本更是以千万级天使投资争抢赛道入口。
“做投资本身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是长线投资,而创业本身成功率低且充满艰辛。一个项目往往要等待五年甚至10年,需要有延迟满足感,天使投资更是赌人心、赌人性、赌运气,天使强,则创业强;创业强,则国强。”在投资过程中,俞文辉见证了不少错过的案例。像百度风投错过DeepSeek,他广州的投资圈朋友错过宇树科技,
俞文辉在行业讨论会上直言《瞄准下一DeepSeek》,简单的几个字,道出了所有投资者的焦虑与期待。他认为,DeepSeek的异军突起,既包含了必然性,也存在着偶然性?!?#22914;果不是DeepSeek的开发关键人员潘梓正回国,还有其他关键技术大牛的加入,DeepSeek或许也不会杀出来,这无疑是偶然因素。”但AI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又为这类创新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必然的土壤。而这场由DeepSeek掀起的技术风暴,正在悄然重塑 VC 行业的底层法则。
俞文辉在投资笔记中曾总结道:“一流的创始人必须选择一流的方向,如果选择三流的方向只能做三流的事业了。所以,一流的创始人+一流的方向=一流的事业”。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俞文辉的投资版图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科技崛起的多维光谱。从草根充电桩企业到AI翻译器出海,从垂直行业模型到医疗健康赛道,雷雨资本的每一次布局都在验证一个命题。
(雷雨资本创始人俞文辉的PPT内容,受访者供图)
俞文辉坚信,未来VC圈的热门领域将主要集中在AI通用人工智能大领域,其中涵盖垂直行业模型、机器人、低空经济以及AI agent(智能体)等。他指出,“AI agent 被视为拥有百万亿美金规模的庞大市场,未来它将在各个领域逐步代替人类工作,毫无疑问会成为投资新风口?!?/p>
当DeepSeek的技术洪流冲垮传统护城河,唯有那些敢于押注“下一站”的投资者,才能在AI多极化时代赢得先机。正如俞文辉强调:“这不是中国与美国的竞赛,而是人类与技术进化的赛跑。”在这条赛道上,每个VC都是时代的注脚,而DeepSeek只是序章。
03 “DeepSeek的火爆,让杭州VC圈沸腾了”
相比于在科技圈不温不火的广州,杭州这座城市在这次科技竞赛中抢占风头。自DeepSeek惊艳亮相,杭州的“六小龙”——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如同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震撼了全球科技圈。这股力量的崛起,引发了多地官媒的深思:“为何是杭州”成为热议话题。
王乐所在的机构在杭州深耕了近十年,在这片充满投资活力的土地,她见证了从移动互联网到金融科技,再到AI机器人的每一次技术浪潮的涌动。作为创始人梁文峰的浙大校友,王乐对DeepSeek所带来的变革有着更为深刻的洞察?!癉eepSeek的火爆,让整个VC圈都沸腾了。”她说,“现在,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密切关注项目,投资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尽管DeepSeek诞生于杭州,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这座城市的界限。正如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所言,国内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王乐所在的VC机构也不例外,正筹备更积极地投身AI领域投资。
王乐透露,今年梁文峰和他的团队依旧秉持一贯风格,专注于模型开发,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即便面对身为浙大校友的王乐所在的VC机构,在投融资方面也鲜少交集,更多是与 DeepSeek内部专注模型开发的成员交流。但王乐仍深深感受到这个项目给杭州带来的深远影响。
(杭州机场)
“今年,我们会非常积极地投资基于DeepSeek或其他底层模型的应用层?!?#29579;乐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中国AI领域的信心。曾经,人们预估中国大公司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在两年以上,而现在,每一代模型的差距已缩短至短短两三个月。中国工程师的强大落地能力和体系化探索能力,让整个行业备受鼓舞,信心满满。
DeepSeek的模型不仅开源、自主可控,而且性价比极高,推理成本极低,为上层商业化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仿佛重现了安卓生态早期的繁荣景象。王乐感叹,过去几年,不少 AI 公司在北京诞生,杭州看似平静,但政府多样化的支持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让这里成为创新的摇篮,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俞文辉的战略合伙人、天使联合汇主席刘小鹰曾投资了杭州六小龙之一BrainCo,他向极速财讯透露了他的新计划:在杭州设立新的分支机构,以便更贴近这个创新活跃的城市。他反思道,过去觉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见证了《黑神话悟空》、《哪吒2》以及DeepSeek等项目的辉煌,宇树科技的突破,他意识到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时代的机遇让我们认识到“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他认为,大成是天时地利人和前后反转与融合的过程。
04 狂欢下的暗涌与博弈,“子弹和枪是关键”
在 DeepSeek掀起的AI热潮中,VC圈陷入了一场狂欢,却也暗藏暗涌?!?#23376;弹和枪是关键”,这句形象的比喻,精准道出了资金和退出渠道对 VC 行业的重要性。
市场的躁动让VC的押注冲动愈发强烈,头部VC在这场争夺战中策略分化。有的从 “单押明星” 转向 “生态布局”,有的机构想用高估值、低条款快速锁定份额,而 “等待派” 觉得当前估值泡沫已现,选择暂缓进场,等下一轮技术或商业验证后再行动。
常垒资本的冯博,在风险投资领域已摸爬滚打长达10年,目前在上海工作。他深切地体会到,尽管 DeepSeek在VC圈激起了千层浪,但若资金和退出渠道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这股热度恐怕很快就会消散。回顾过去,VC 行业曾极度繁荣,投资机构多达数万家,项目资源丰富。早期项目通常会被中后期投资者接手,大家都期待着通过IPO实现退出。然2024 年的IPO数量与高峰期相比,锐减至仅约五分之一,股权投资链条严重受阻,退出变得异常艰难。
行业暴利时代早已远去,如今一只基金若能有三倍回报,那便是相当出色的成绩,可现实却是,90%以上的基金连本金都难以收回,能达到两倍,甚至一倍回本的更是寥寥无几。在 DeepSeek出现前,中国就有大量基金投资闭源模型,不少估值达几十亿甚至近百亿。但 DeepSeek 免费开源版本一出现,那些投入大量资金的创业公司陷入困境,投资者也担心投资打水漂,其他基础模型瞬间失去竞争力,如今几乎没人敢再投资基础模型。一些曾重仓 AI 的机构还开始警惕 “技术幻觉”,质疑基础模型的先发优势能否持续,开源社区的贡献能否转化为商业壁垒。
(常垒资本冯博所认同的投资逻辑)
面对这些困境,冯博所在的常垒资本作为民营小基金,因资金有限、行业退出不畅,只能投资早期、估值低且未来有退出可能的项目,或者与上市公司合作。当下,VC 行业主要分为国资属性或国资混合所有制的 VC,这类在市场萧条时仍能大规模融资;另一类纯民营VC 则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冯博认为 80%的纯民营VC会因拿不到钱而倒闭。不过,他坚信 AI 领域仍有机遇,未来常垒资本将聚焦前沿科技投资,以及产业投资和并购基金。
俞文辉也指出,尽管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空前高涨,但创新和创业的本质并未改变。伟大的创新和创业公司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就像梁文峰的 DeepSeek历经10年多时间才诞生,饺子制作《哪吒 2》耗费了 5 年,《黑神话:悟空》同样历经 5 年以上的打磨。他相信 AI 领域将会涌现出更多垂直大模型,中国创新团队也将获得更多国际资本的关注。他还提到,DeepSeek 激活了中国 VC 行业,但仅有充满理想的 VC 激动是远远不够的,LP(母基金、有限合伙人、基金出资人),尤其是国资 LP,必须切实行动起来,提供资金支持才行。
DeepSeek的崛起像一面镜子,映照出VC圈在技术浪潮中的焦虑与渴望。而当资本的热钱涌入时,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最快按下投资按钮的人,而是那些能在技术信仰与商业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的“长期主义者”。毕竟,AI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
(文中受访者Cab、王乐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Deepseek爆火后,VC想从欧洲跑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