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带着一只陈旧的手提箱抵达北京。
箱中装着他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Roger Pierre Laurence)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622张珍贵照片。
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一个法国人在上海的旧时光,更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对平民的暴行。
马库斯说:“这些照片不应被遗忘,它们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
一、尘封的车库与跨越三代的使命
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位于法国的车库时,意外发现了一本被防水袋包裹的相册。
首批170张照片中,既有外祖父在上海法租界的生活剪影,也有日军轰炸上海、四行仓库激战、平民遭虐杀等触目惊心的场景。
照片背面还留有罗杰手写的法文注释,详细标注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背景。
随着进一步整理,照片总数增至622张。马库斯的外祖父曾于1930年代在上海从事贸易工作,亲历了日本侵华战争。
更令人痛心的是,罗杰的两个孩子因战争被日军杀害,家族悲剧让马库斯深感“有义务将这段历史公之于世”。
二、从法国到中国:一场特殊的“归家”之旅
为完成捐赠,马库斯与两位好友——定居成都的松松和法国友人士杰(Bastien RATAT)——分别从法国、泰国普吉岛出发,于北京汇合。
马库斯表示,这是他首次到访北京:“这座城市与我过去在西方媒体上看到的完全不同,它充满活力,是未来的模样。”
此次中国行,马库斯计划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完成照片鉴定,并前往上海追溯外祖父的足迹,寻找照片中中国朋友的后代。
他强调:“捐赠不仅是移交实物,更是让这些影像背后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三、照片的价值:填补历史空白的铁证
据马库斯描述,照片内容涵盖日军轰炸上海平民区、街头处决、强征劳工等场景。其中,四行仓库的照片尤为珍贵。
这座位于苏州河畔的建筑因1937年“八百壮士”死守战役闻名,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
历史学者指出,西方社会对日军侵华暴行的认知长期不足。
马库斯好友士杰提到:“法国年轻人几乎不了解这段历史,甚至有人以为二战亚洲战场只有美国与日本的对抗。”
这些照片的公开,将填补海外史料空白,为学术研究提供一手证据。
四、国际友人的“接力”:历史真相的守护者
马库斯并非孤例。近年来,多位外国人士自发捐赠日军侵华罪证:
这些捐赠者跨越国籍与职业,却秉持同一信念:历史不容篡改,真相必须铭记。
五、捐赠背后的深意:和平的呼唤与未来的期许
马库斯的行动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网友评价:“这是跨越时空的正义”“历史会感谢这些守护者”。
而对马库斯而言,捐赠不仅是家族夙愿的达成,更是对当下世界的警示:“只有直面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他坦言,自己痴迷中国功夫,十几年前曾在西安短暂学习武术。
此次中国之行让他更加确信,“这个国家正在书写未来,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一页”。
622张照片,承载着血泪记忆,也寄托着和平愿景。
马库斯的故事,是个人与家国命运的交织,更是人类共同记忆的修复。
正如他所说:“中国就是未来,而未来需要历史的基石。”
这场捐赠,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回归,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关于正义、勇气与永不褪色的真相。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外国友人捐赠日军侵华历史照片是正义的接力 跨国传递良知与正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