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腹地,滔滔丹河纵贯。高平,中国上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风云激荡几千年,在这里积淀下宏厚的历史传奇和人文财富,造就出“神农炎帝故里”“长平之战发生地”“中国古建博物馆”“上党梆子之乡”四张闪亮的文化名片。(2022年04月26日人民网)
历史悠久,地杰人灵。高平素有“梨乡”、“生猪之乡”、“煤铁之乡”、“上党梆子戏曲之乡”等美誉,但说高平蕴厚的历史文化之美,名扬全国,经常为央媒所关注,贵在有上述四张“文化名片”,此也成为五千年文化看山西的一个突出亮点,需要我们认真读懂、并用好。
名片之一:神农炎帝故里。一碑一陵,铸就寻根问祖圣地。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之一,曾何及时,多省多地为炎帝故里争得不可开交,但拥有着最为富集的神农炎帝文化密码的高平不急不火,最终以大量的历史遗迹和记载坐实,“羊头山,神农获嘉禾之地。”炎帝在这片黄土地上播五谷、制耒耜、教稼穑、尝百草、疗医疾、创琴乐,为华夏后裔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如今,一年一度的农历四月初八“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不但让天下炎黄子孙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为高平文旅注入活力。
名片之二:长平之战遗址。一兵一卒,闪烁两千年刀光剑影。两千多年前,秦赵两国在高平这片土地上爆发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大决战——长平之战,这一战对推进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而米山镇、谷口村、大粮山、高平关、古光狼城等五十多处遗迹留存至今,长平古战场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构筑了高平旅游开发的崭新框架。当然,长平之战也影响着这片土地上世代人民的生活,从村名地址上、民俗生活中,处处都可找到这段历史的印迹,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高平烧豆腐”,一道舌尖上的美食,更印刻着高平人爱憎分明的历史情怀。
名片之三:中国古建博物馆。一砖一瓦,浸润八百年传奇风雨。在高平,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处文物,密度之大,全国罕见。因此,高平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丝毫也不为之过。开化寺,楼台殿宇依势而建,寺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寺观壁画,其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令人惊叹。还有羊头山北魏石窟、铁佛寺彩塑、宋代最早建筑崇明寺的斗拱飞檐、我国现存唯一最古老的金代戏台……感受唐风宋制、聆听千年风雅宋金,来到在高平,让人处处感受的是一方人民的勤劳智慧,古代工匠精神的熠熠闪闪和经济社会的繁荣景象。
名片之四:上党梆子之乡。一唱一和,激越三百年戏曲文脉。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在高平几乎村村有戏台、人人都能哼上几句上党梆子。赶集、庆典、婚丧嫁娶,都少不得上党梆子助阵。这两年,戏曲爱好者还以抗击疫情为题材编写制作上党梆子戏曲视频,以鼓舞人们的抗疫斗志。在高平人的生活中,上党梆子就如“油盐酱醋”,看一场大戏,哪怕只是在公园广场听票友唱几个片段,甚或是听一段录音,总会让人如饮下一瓶“老白汾”般的甘畅淋漓,像喝上一口“老陈醋”那样醇厚香绵。更让高平人骄傲的是,有5位上党梆子戏曲名家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上党梆子音调高亢明朗、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劲震撼,恰似高平人粗犷朴实的性格,直观地反映出高平人的审美情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豪气。
一个拥有灵魂的城市,就拥有了发展的根本;一个拥有灵魂的城市,也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四张名片”是大美高平的灵魂,让人们看见高平历史、留住高平记忆,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倍加珍惜,真正读懂、并利用好,让其在三晋这片古老土地上永远光彩夺目。(贾合祥)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高平,要读懂用好四张“文化名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