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胶东大旱:连续3年缺雨累积效应显现,专家吁重视地下水保护)
长江以南多个省份遭遇强降雨的同时,山东沿海的胶东四市正遭受严重资源性水危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正在上演。
日前,山东省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6年三年间,胶东地区一是降水明显偏少,二是能够形成径流的降水更少。今年以来到6月21日,烟台、威海、青岛和潍坊降水较多年平均分别偏少33%、53%、35%、21%,当地大中型水库蓄水比同期偏少52%,大部分水库在死水位以下,有的水库已经见底,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性水危机,城市和工业供水必须通过外调水解决。
“2014年,有一次比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发展,到2015年逐渐加强,一直持续到2016年,导致这三年全国南涝北旱,胶东地区持续干旱。”6月28日,山东省气候中心气候分析预测室主任孟祥新告诉记者,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形成,雨量虽然比较少,但是气候因素没有出现太大的异常,目前的大旱主要是连年缺雨累积效应影响的结果。
山东大学水利工程系副教授张启海是威海荣成人。在他看来,当前可以尽快缓解老家旱情的办法无非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水利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只要水源充足就行。而被寄予希望的大规模海水淡化则碍于除盐成本太高,并且现有市政设施还不够完备,不能将海水送到人们家中。
张启海认为,胶东大旱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地下水的逐年减少。近些年,胶东地区农村树木减少导致地下水涵养能力减弱、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引发海水倒灌,这都危及了当地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大旱来临,已经很难依靠地下水去缓解水危机。
胶东大旱
6月2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水利局局长赵兴书介绍说,目前,青岛本地水源严重不足,6座水库低于死水位,7座水库库干,主要河道干涸或处于断流状态。全域城市供水量的95%以上来源客水,部分农村规模化供水设施实行限时供水,少数偏远村庄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烟台、威海、潍坊的旱情与青岛相差无几。6月27日,澎湃新闻从烟台市水利局获悉,今年以来烟台平均累计降水量为163.4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18.1%,较常年同期偏少5.6%。各大中型水库现有蓄水还远不足以缓解前期城乡供水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烟台市区及北部的莱州、招远、龙口、蓬莱等县域城市供水水源仍需依靠调引客水(黄河水、长江水)予以保障。
而在潍坊,部分县市已经开始采取间断性供水办法,供水周期不断缩短。从5月20号起,潍坊市高密市在继续对全市用水量前80位的企业限水20%的基础上,将城乡供水区域划分为10个片区,实行轮流停水,每隔9天停水一天,但是随着旱情进一步加剧和用水量的快速增长,高密市部分偏远地区和高层住宅开始出现连续停水,为此从6月10号开始经政府部门同意该市分区供水又从10个区域调整为5个区域,每5天停水一天。
威海市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也透露,6月5日至6月10日,威海市78个村缺水严重,存在临时性饮水困难,目前已打深井27眼,解决了27个村、9000名群众吃水问题。
山东省农业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上旬,全省共有469.1万亩麦田不同程度受旱。其中,潍坊220万亩、烟台121.8万亩、威海82.3万亩、青岛45万亩。
连年缺雨
威海市水利局上述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近期的降水对缓解旱情效果甚微,一部分降水流入海水,水库由于长期干涸,降水未能停留,渗入地下。”
6月23日至26日,山东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连续的降雨过程,虽然降雨强度不小,但对胶东地区的持续干旱缓解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水利工程无明显进水。
孟祥新说,胶东地区这波大旱始于2014年,当年有一次比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发展,导致决定降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结果就是2014、2015两年全国出现了南涝北旱的情况,山东全省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干旱。
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减弱,但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山东仍集中在鲁西地区,西涝东旱是当年山东降水分布的真实写照。
2017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形成,气候因素未见明显异常,但是主雨带仍集中在长江以南,山东全省雨水整体偏少,胶东地区由于连年降水偏少的累积效应,导致现在出现大旱,只有出现连续大规模降水才能有明显缓解。
孟祥新分析说,从山东降水规律来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多雨的时期,然后80年代则出现了明显的少雨,直至2003年,山东再次进入多雨期,一直持续至2013年前后。然后就是自2014年开始的持续性干旱,这是山东多年来降水的年代变化规律。但是降水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样的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南水北调
面临大旱,胶东四市纷纷将用水希望寄托在了外调水上,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
其中,今年截至6月26日8时,青岛市共调引客水2.3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自2015年4月起,烟台已连续三年三次调引客水,累计超过1.6亿立方米。自2015年12月22日启动胶东调水以来,威海市累计调引黄河水、长江水1亿多立方米。潍坊也实施了引黄入白、引黄入峡等重大工程,调引南水北调水、黄河水。
山东对胶东地区应急调水的供水总量、供水流量实行双控制的背景下,供水量的配比成为各地市争取的对象。烟台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烟台市、县两级水利部门先后10多次向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全面调水申请,20多次赴济南向省有关部门当面汇报请求增加黄河水、长江水供水量,并提请烟台市政府2次向山东省政府申请加大烟台调水流量。
青岛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要积极协调省水利厅、省南水北调局、省胶东调水局等部门,争取加大对我市的客水调引量。”
威海市水利局则表示,目前,胶东调水工程基本保持满负荷向威海调水,实际入库流量为每天30万方左右,可以保证城区正常供水。但是山东省水利厅批复威海的外调水计划执行到6月30日,“我们将继续向省水利厅争取,在我市旱情未解除之前,加大调水量到4个流量,达到日调水34万至35万立方米。”
6月29日,澎湃新闻在山东省水利厅门卫处登记册上查询发现,近期的确是有胶东地区多个县市区的水利部门人员到访山东省水利厅。澎湃新闻曾就山东抗旱情况以及胶东调水的分配情况采访山东省水利厅,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环境因素
在张启海看来,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当前面临的困难,但是长期改善还是应该寄希望于环境的变化。胶东地区降水总是有多有少,地下水的充裕可以找补降水的短缺。
张启海的切身体会是,多年来,胶东地区城区内绿化的确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土地面积占比更高的农村,树木种植情况却出现了退化,“小时候田间地头都栽有大树,现在已经全部伐掉,变成了农田,这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的涵养能力,以前打十几米深的井就能有地下水,现在可能需要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在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胶东地区,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也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引发海水倒灌,土地盐泽化。
国土资源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山东省胶东地区新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70多处,新增金资源储量2400余吨。胶东地区金矿勘探取得具有世界级影响的重大突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稳固了全国最大黄金生产基地的地位。
张启海认为,面临严重水危机,往往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调水上,但这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应该被视作是持续解决长期大旱问题的重要途径。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胶东连续3年缺雨累积效应显现 专家吁保护地下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