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门开平市把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作为重要抓手和重大发展机遇抓紧抓实,以守正创新的姿态积极探索,带动全市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农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提升县镇村建设品质、激活县镇村发展活力。
据统计,今年1—10月,开平市共接待游客872.96万人次,同比增长45.4%,旅游收入52.38亿元,同比增长58.62%。
以农为基
推动144个自然村品质提升
2024年广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点线面结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对于各地而言,也意味着要将旅游发展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旅游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开平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
经过微改造,开平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开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以“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抓手,开平强化对沿线村庄的整体规划和农房管控,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示范带144个自然村品质提升,累计完成农房微改造9401栋,成功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扎实开展绿美开平生态建设,常态化在镇村开展植绿增绿行动,推动乡村“颜值”提升。
聚焦典型镇村培育,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立强镇(村)富民公司55家、富民工坊15家,以马冈红丰村、塘口强亚村等为代表的典型村增收效应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大力发展马冈鹅、大沙茶、赤水米、金鸡蛋等特色产业;构建“开平优品”“马冈优品”等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探索建立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带动35家相关企业实现升规入统,代表广东参加“5·10中国品牌日”活动。
除了传统的农文旅项目,开平还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上线“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实现了游客足不出户即可“云游”世遗的新体验。依托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全力建设中微子科普基地,将科普旅游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相结合,为开平科普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文为魂
荣登国内热门宝藏小城前十
品一杯大沙茶、吃一碗煲仔饭、游一次赤坎古镇……今年国庆假期,央广网发布,开平旅游热度大涨220%,荣登“热门宝藏小城前十榜单”。
近年来,传统文化与日常体验、寻常生活紧密融合后持续“圈粉”,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在开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金秋时节,开平大沙镇大塘面村一片好“丰”景。 熊毅 摄
漫步在赤坎华侨古镇,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600多座骑楼沿着潭江蜿蜒伸展,似在诉说着往昔华侨们的传奇故事。
今年国庆假期,开平赤坎华侨古镇成为开平乃至江门最热闹的景点之一。7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9.37%。
在这里,游客们被特色活动项目所吸引,或沉浸于《豪门有戏》的精彩剧情,或回味着《让子弹飞》的经典画面,又或是陶醉在《一代宗师》的侠义世界中。
不仅如此,广东省首处且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就坐落在开平的乡野间。这些古老的碉楼如沉默的卫士,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依托赤坎华侨古镇和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双引擎”,开平引入了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业态。先锋书店的书香、粮语?艺术公社的艺术氛围、里苑?稻香碉楼民宿和乡遇民宿的温馨舒适,让游客们沉浸其中。乡村民宿、乡村文创、乡村书店、乡村剧场、田园咖啡、休闲农场等如繁花般盛开,农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农文旅不断深化融合的开平,通过“文旅+N”等新模式激发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旅为媒
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开平从高处“提笔”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前不久,开平市旅游发展暨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招商大会召开,《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总体规划》发布,与之相伴的“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招商地图”也正式亮相。
立足农文旅融合,开平将健全融合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农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旅游大提质。
除了有顶层设计外,开平亦在纵深处谋划。
借鉴工业园区思维,采用“管委会+公司”模式,统筹县镇村力量和资源,发挥国企领投作用,完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提升产业承载力;运用产业集群理念,找准“5+3+N”产业发展定位并细化产业链研究;建立在建项目库、招商项目库,项目化、清单化做好跟踪服务……融合更深度,路径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开平的未来更美好!
此外,开平创新成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大联盟,营造出资源共享、跨界融合、开放协同、利他共生的产业生态,推动农文旅产业及其上下游关联行业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开平将进一步强化与台山联动,加强与其他县区协同,策划新线路、推出新产品、拓展新服务、培育新业态、形成新动能,聚力擦亮“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积极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真正把农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强镇富民兴村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案例
农房换新颜
“改”出村民“向往的生活”
漫步在江门开平赤坎镇红溪村委会长安村,这里“修旧如旧”的农房风格与周边赤坎华侨古镇等侨乡特色建筑相映衬,彰显出了中西建筑元素融合风韵。
红溪村作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积极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从农房风貌这一“小切口”入手,实现镇村形象“大变化”。
该村以赤坎古镇周边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一期)建设为契机,分类打造了特色精品村1个、美丽宜居村3个、干净整洁村6个,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内房前屋后、村边水边、空地闲地基本实现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和乡村风貌得到明显提升。
经过外立面“修旧如旧”的改造后,曾经破旧的农房如今焕然一新,不少农房的外立面还融入了具有侨乡和岭南元素的彩画、灰塑、陶瓷画等装饰构件,一系列变化让村民们交口称赞。
“以前长安村房屋周边杂草丛生,建设风格不一,还有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屋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农房风貌品质明显提升,为村民营造了干净亮丽的宜居环境。”红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金源说。
同时,该村还深挖农文旅资源,组建开平市红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对村内闲置建设用地、房屋、农田等优质资源进行收储整合,为引进农文旅项目创造条件。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开平市扎实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底,开平市完成农房风貌品质提升整治634栋,年度任务完成进度达86%,存量农房风貌整治初显成效。
南方+记者 申红洲
【作者】 申红洲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江门开平:执融合之笔 绘乡村新景|奋进百千万 聚力新突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