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衡高碑店市场九周年:从一片庄稼地到南菜北运最大中转枢纽
潘正霞今年50多岁,是中国蔬菜批发行业发展的见证者。早在1987年,潘正霞便从老家安徽来到北京,摆摊卖菜,并在1991年租下一个批发市场的档口,进入蔬菜批发行业。后来,潘正霞抓住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商机,南下首衡高碑店市场,生意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对于北京市民买菜习惯的变化,潘正霞有着切身的体会。根据她的记忆,20年前,果蔬的种植和流通都很不发达,她所经营的品类也就是白菜、冬瓜、蘑菇这些。后来有了蔬菜大棚,茄子、青椒、尖椒、西葫芦等蔬菜涌入北京,但也都是以山东菜为主,叶菜仍然短缺。直到10年前,南方菜多了起来,娃娃菜、小白菜、罗马生菜进入了首都市民的厨房里,尤其是在冬天,老百姓的选择明显变多了。
- 跨越1万公里海南蔬菜直通蒙古俄罗斯
时至今日,37年过去了,潘正霞成为北方农产品批发市场最大的叶菜商户之一,仅高碑店市场的档口,单日交易量就高达120吨。从最南端的海南种植基地,到最北端的黑龙江百姓餐桌,蔬菜需要跨越9000公里。
用赵琼茹的话说,她是北京市民的“蔬菜搬运工”,在过去20多年里,她凭借产品新鲜、薄利多销将胡萝卜、豌豆尖、紫菜苔、茭白等蔬菜送进了北京。为了保证货源,她南下四川,承包了千亩种植园,成立合作社,硬是打造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川菜进京”产业链。
至今,在北京亿潼隆等超市及农贸市场,她的菜依然畅销。其中三清贡菜作为一款火锅和家常炒菜的食材,得到很多客户的回购。
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认为,南菜北运既促进了南北方贸易的繁荣,也催生了潘正霞、赵琼茹这样一批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蔬菜商户,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靠着商人独特的智慧,把南菜北运的通道延伸到了俄罗斯、蒙古等临近国家。
潘正霞表示,整个冬季,她的唐记蔬菜大概有20%经跨境贸易公司之手,进入到俄罗斯境内,四个多月中几乎每天都有交易。这相当于把南菜北运通道向北延伸了上千公里,全程超过1万公里。
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的的采购商也在潘正霞的客户名单中。
无独有偶,王刚则在蒙古国的果蔬市场开辟了新的货运通道。每天,他在高碑店市场采购大量西红柿、黄瓜、油菜、大白菜、生菜等蔬菜,然而装车发货,车队一路向北,抵达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昊罡物流园,预冷24小时,换装蒙古国冷藏车,通过口岸进入蒙古国,并在第3天凌晨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数据显示,蒙古国80%的果蔬依靠进口,每年进口量13万吨。而王刚每年要向蒙古国供应果蔬超过5万吨,约占蒙古国全年果蔬进口总量的40%以上,占蒙古国全年果蔬消费总量的30%,是名副其实的“果蔬大王”。
- 从京津冀到全国让南菜北运更加畅通
2024年,随着首衡在高碑店、孝感、清苑、常德、永州五大市场稳定运营和互联互通,南菜北运更加高效畅通,这意味着,首衡集团已经全面走出京津冀,走向全国,这对于首衡高碑店市场的九岁生日有着非凡的意义。
无论是赵琼茹、潘正霞,还是王刚,他们都是伴随着首衡高碑店市场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在南菜北运供应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成千上万的蔬菜经营者像他们一样,把新鲜优质的地域特色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百姓餐桌,不仅保障了百姓的民生,也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农户增收致富。
未来,首衡集团将继续顺应南菜北运的历史契机,着力打造高碑店和孝感两大节点,通过双核联动,逐步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现代化食品流通网络,助力更多南方蔬菜在首衡高碑店市场绽放光彩。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首衡高碑店市场九周年:从一片庄稼地到南菜北运最大中转枢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