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毕淑敏:青虫之爱(附赏析)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母爱,是治疗痼疾的最好良药
——读毕淑敏老师的《青虫之爱》有感
杨琼莲(四川)
与毕淑敏老师的散文《青虫之爱》邂逅,是在中秋后的一个清晨。小雨初晴,柔和的阳光透过浅紫色的窗帘洒进屋来,让人睡意顿消,甚感惬意。离上班时间尚早,不用着急起床,就靠在床头开始每天短暂的晨读。
毕淑敏老师的《青虫之爱》,首先吸引我的是标题,好奇心的驱使,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一条虫子的爱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读完全文才知道,这是一篇写母爱的文章。之前也读过很多关于母爱的文,但《青虫之爱》的视角却与一般的母爱文章迥然不同。
《青虫之爱》这篇散文不长。毕淑敏老师用简短的触笔,勾勒出女友由多年前见虫子被吓晕,到多年后“见虫不惊”大逆转的画面。细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母亲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努力克服种种恐惧心理的朴实而又伟大的形象。读罢,让人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
其实,每个女人都是这样,年轻时尽情地享受着父母、家人的呵护,毫不掩饰地展示自己的柔弱。但是,再柔弱的女人,为人母后都会变得坚强,没有理由,这只是一个母亲与生俱来的本能。就如文中所写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毕淑敏老师的文字,淡淡的,轻轻的,娓娓道来。却带给读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这种由平淡升华至狂澜的转折,通过人物平平常常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读完毕淑敏老师的这篇《青虫之爱》,感受着弥漫在字里行间厚重的母爱,久久不能回神。突然想起有次做家务时,不小心让瓷砖划破了手指,流了很多血,女儿问:疼吗?我说:当然很疼啦!女儿又说:妈妈什么都不怕,就是怕疼。其实女儿哪里知道,很多时候,妈妈表现得什么都不怕,不过是因为有她在身边而已……
喜欢毕淑敏老师的散文,喜欢《青虫之爱》。深信它能让所有的母亲产生共鸣,因为它很好的诠释了:世上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才是治疗自身痼疾的最好良药!
本平台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广大文字爱好者投稿。要求:作品必须原创,严禁抄袭!文责由作者自负。诗歌,散文,小说均可。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已选用的作品正常情况下十天之内可以推出,请来稿作者及时关注平台,严禁一稿多投。关于稿酬:本平台实行稿酬赞赏制度,无赞赏无稿酬。低于五元的赏金不予发放,五元以上(包含五元)的,百分之八十为作者稿酬,百分之二十用于平台维护。稿酬于发文十天后,以红包形式发给作者,后续的赏金不再发放。请有赏金的作者主动添加编辑微信:lian20103158,期待您的参与!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名家】毕淑敏:青虫之爱(附赏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