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研究揭示,在上一个全球冰河时代结束后,地球经历了一次快速且剧烈的融化阶段。
随着最后一个全球冰河时代的终结,地球进入了其深度冻结状态达到自然阈值的状态,导致地表变得泥泞并部分融化。
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了这一湿润时期——被称为“羽流世界海洋”的时代——的存在。当时极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这个被冰雪覆盖的星球迅速进入大规模解冻过程。
“我们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气候和海洋化学在极端条件下如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作者田甘(音译)表示。他与同事肖树海(音译)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并于11月5日在《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成果。
速冻地球
大约6.35亿至6.5亿年前发生的最后一次全球冰河时代期间,科学家们认为全球气温下降导致了极地冰盖开始向两半球扩张。不断增加的冰川反射更多阳光,进一步加剧了温度下降的趋势。
地质学家肖树海指出:“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极低,四分之一的海洋表面都结冰了。”
当海面被封冻时,一系列连锁反应也随之停止:
水循环中断,蒸发减少,降水量出奇地少;
缺乏水分意味着通过岩石侵蚀分解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显著放缓;
没有这种风化作用,二氧化碳开始在大气层聚集并吸收热量。
肖树海补充说:“一旦达到打破冰冻模式所需的二氧化碳水平,灾难性的变化就会随之而来。”
羽流世界
突然间,热量开始积累起来。冰川逐渐消退,地球气候急剧转向更加潮湿的方向。仅用了不到一千万年的时间,全球平均温度从零下50华氏度升至120华氏度(约-45°C至48°C)。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冰块都是同时融化并与海水混合的。研究表明了一个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画面:巨大的冰川融水流像反向海啸一样涌入海洋,然后沉积在特别咸、特别浓的水体之上。
通过对形成于该时期的一组碳酸盐岩进行分析,研究人员验证了关于史前世界的这一假设。
他们特别关注了一个特定的地球化学特征——锂同位素在碳酸盐岩中的相对丰度。根据羽流世界海洋理论,近岸融水下形成的岩石应该显示出比深海环境下更强烈的淡水地球化学特性,而这正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现象。
肖树海认为,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环境变迁限制因素的理解,也增进了对生物体适应极端条件如高温、低温及泥泞环境能力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地球的“泥泞”往事:科学家揭秘上个冰河时代终结后的大规模融化现象播报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