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今年的春季躁动行情?
12月中旬以来,在外部风险扰动、市场流动性收敛、最严“退市新规”将实施、业绩预告风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A股呈现震荡回调的格局,万得全A指数自12月10日至1月10日累计跌幅达9.3%。往后看,今年春季躁动能否如期而至?又该如何把握春季躁动的行业线索?
春季躁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春季躁动是A股一种典型的日历效应,指的是股票市场在1月至3月期间较大概率的阶段性上涨行情,其中在2月取得正收益的概率最高。其背后的原理在于,其一,基本面角度,1月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的时间窗口,随后市场将进入经济数据和业绩的空窗期,市场的目光也开始转向对新一年盈利的憧憬;其二,政策面角度,1月中下旬地方两会密集召开,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就政策预期展开博弈;其三,流动性角度,春节前资金面流动性趋于紧张,节后随着资金回流,流动性压力有望缓解。
今年春季躁动能否如期而至?
从基本面角度看,10月以来经济数据的改善反映前期政策效应在逐步显现,但向盈利端的传导仍存时滞。12月PMI两个价格指标以及CPI、PPI仍在低位,使得市场对2024年企业盈利预期也有所下修。不过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市场仍对2025年经济基本面修复和企业盈利兑现有所期待,在此之下,政策发力仍是关键。
从政策面角度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近期亦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两会前政策预期会不断发酵和演绎。
从流动性角度看,在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定调下,宏观流动性环境有望维持偏松状态。虽然2024年末降准降息预期落空,但央行四季度例会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一季度依然存在降准降息落地的窗口期。
此外,特朗普将于1月20日正式就职,外部环境届时有望更加清晰,国内政策有望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变化灵活应对,政策牵引下,A股“春季躁动”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如何把握春季躁动的行业线索?
复盘2011年以来A股春季躁动期间的领涨行业及其领涨原因,可以发现经济形势、产业趋势、政策支持是影响行情表现的重要原因,如2021、2022年周期股领涨的背后是PPI高企的经济形势,2023、2024年TMT领涨的背后是AI浪潮的产业趋势以及国内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
展望今年来看,内需消费和科技仍是重点关注方向。
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在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的首位,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两重两新”是扩内需发力的政策重点,近期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或将显著受益。
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位列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二位,预计聚焦“高端制造+科技”的新质生产力会受到政策的持续倾斜,近期可重点关注地方两会各地的产业“共识”,尤其是密集提到的新方向。此外全球视角下,科技领域也是重点关注的投资主线,当前全球AI产品创新加速,端侧AI是未来规模化扩展及应用落地的重点,海外映射叠加国内企业迎头赶上,有望为国内AI产业链带来加速发展机遇。(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如何把握今年的春季躁动行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