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大地的公益版图上,总能看到一抹跃动的“志愿红”。作为红城志愿者协会创始人,王静十五年如一日深耕公益事业,带领团队开展公益活动300余次,惠及群众超万人次,用家庭力量传承志愿精神,谱写出新时代青年人的动人篇章。
汶川之殇铸初心 小城大爱启新程
2008年汶川地震的全民救援场景,在时年23岁的王静心中埋下公益火种。“那时起我就决心从身边做起,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温暖。”2009年10月,她与同事创立红城志愿者联盟QQ群,首站探访乌兰浩特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们品尝砂糖橘时绽放的笑颜,让这位蒙古族姑娘真切触摸到公益的温度。自此,这个最初仅十几人的草根团队,开启了在公益路上传递温暖的征程。
公益版图渐丰盈 精准帮扶显担当
从留守儿童关爱到孤寡老人照护,从助学帮扶到生态保护,王静带领团队构建起多维公益网络,累计组织3000余人次志愿者走访10余所学校,为179名农民工子女建立“一帮一”长效助学机制,每学期提供300元生活补助及学习物资直至小学毕业。每年带领团队成员慰问市福利中心的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祝福;更是连续14年的除夕夜,与丈夫年青春坚持为孤寡老人马良生置办年夜饭、换新装,将志愿服务升华为亲情守护。2021年至今,红城志愿者协会已发展为300余人的规范化组织,自筹资金物资累计超80万元。
家国情怀共坚守 病魔难撼赤子心
“公益路上最幸运的,是遇见志同道合的爱人。”2012年,王静在志愿活动中结识丈夫年青春,二人一拍即合,自此一路相伴。2016年年初,王静不幸被查出乳腺癌。在治疗期间,她仍未放弃对公益事业的坚守,用手机组织调度志愿服务活动,安排各类相关事宜,让丈夫年青春充当联络员。随着组织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好,难免有人质疑她的动机。但王静不屑争辩,她相信君子论迹不论心,而且只要能帮助到别人,她做的事情就都有意义。儿子年建博自幼随父母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已累积到600多个小时,于2024年荣获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三代人接力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心传爱,承志愿之志。
从乌兰浩特市优秀志愿者到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从全区学雷锋先进个人到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王静获得的40余项荣誉见证着不凡历程。但最让她珍视的,是受助儿童考上大学时的报喜电话,是孤寡老人紧握的双手,是儿子主动加入服务队伍时的坚定目光。王静表示,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一群人的力所能及,以后,我也一定会坚持下去。(李 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用爱点亮北疆 以行书写大爱——记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红城志愿者协会创始人王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