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认知症老人的话,认知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就是丧失认知能力,即便是五感的感知能力都没问题,也可能无法正确地认知事物。
比如说眼睛能够看到某个物体,但却不能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
因此,才会把将不是食物的东西当做食物放进嘴里。
(2)感知机能衰退
仅凭物体的外观无法判断是否是食物,即便是将其放进嘴中去确认,也因为口腔的味觉等感知能力衰退,明明将不是食物的东西放进最终,也没有感觉到任何异常。
此外,还有可能将腐坏食物吃进去,注意不到气味或味道的变化。
(3)处于饥饿状态
由于认知症的影响,大脑的功能下降,可能引起感觉到饱腹感的机能衰退,让身体变得容易觉得饥饿。
如果在感到饥饿时,正巧身边有些看上去好像是食物的东西,就可能不自觉地拿起来放进嘴里。
(4)孤独不安感到压力
不少人都会感觉自己在吃东西的时候特别放松,心里觉得踏实。所以认知症老人也有可能会在自己感觉不安或者寂寞时,出现异食的行为。
此外,一般来说认知症老人在感到烦躁、情绪不稳定时也容易出现这种行为。
(5)口唇倾向(口部过度活动)
关于异食行为,还有一个原因被称为“口唇倾向”。
特别是前头侧头型认知症(额颞痴呆)的老人,虽然不一定会吞咽放进嘴中的物品,但是会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放入嘴中试探,甚至是出现舔门的把手、椅子的扶手等现象。
异食行为的对策
假如老人吞咽了纽扣电池、漂白剂这类危险物品,很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特别留意及时应对。
然而另一方面,认知症的行为精神症状(BPSD)存在着个人差异,症状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也各有不同,很难说有哪一种方法能够立刻见效或者说对所有人都有效。
但是,并不是说面对异食行为我们完全束手无策。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当认知症老人出现异食行为时,或者是作为一种预防,我们可以做什么。
? 不发怒、不斥责、不惊吓
看到家里老人出现异食行为,作为家人会感到非常地惊慌失措。
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呼喊老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认知症老人的理解力下降,无法理解为什么突然让家人生气了。
如果语调过于强硬,除了会惊吓到老人,还会让老人留下惊恐的记忆和不安的情绪。
由于这种不安情绪,甚至可能会让老人不断重复同样的行为。
因此,当我们发现老人的异食行为时,注意不要恼怒也不要大声嚷嚷,要心平气和地和老人沟通。
? 应急措施
如果老人自己不肯吐出口中异物,请用沉着冷静的口吻劝老人漱口刷牙,让老人自愿张开嘴。
这时再趁机观察到底吃进去了什么东西,顺利取出异物后,再让老人好好漱口。
如果是吞咽了容易造成窒息的纸巾、塑料袋,或是可能引起中毒的洗涤剂、烟草等物品的话,请及时和医院联系,尽早就医。
? 不要试图强行取出
如果发现老人口中有异物,家人强行将手伸到老人嘴中试图取出的话,很可能使手指被咬伤,或是可能造成老人慌张地吞下异物。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准备一些喜欢的食物,跟老人说这有更好吃的东西,或许可以让老人自发地吐出嘴里的异物。
? 不让老人将异物误认为食物
举出具体的理由,简单易懂地说明这不是食物,让老人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知道了老人容易把什么东西看成食物,就提前把这些物品远离老人放置。
? 减少空腹感
随时准备一些零食,防止老人出现空腹感。另外,如果发现老人想要往嘴里放什么东西时,可以主动为老人提供一些糖果之类的食品。
? 多角度思考异食的原因
虽然老人把异物放入口中,但不意味着他一定会吃下去。
比如说牙缝里塞了食物残渣不舒服,老人可能会用铅笔代替牙签,试图掏出食物残渣。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原因,自然就能做出恰当的应对。
? 创造安全环境
如果不慎误吞误食会造成危险的物品,从一开始就不要放在老人能够看到摸到的地方。
即便是安全的物品,只要有放进嘴里的风险,就尽量不要放到让老人能看到地方。
老人吃点心或药物时,可能带着包装一起吃下去,递给老人之前,注意先帮老人把包装取下。
看到自己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出现异食行为,相信家人都会惊慌不已。
但是,出现异食症状的老人肯定有相应的理由。希望大家能够参考我们介绍的应对方法,考虑在异食之后的背景和原因,学会如何理解和关怀老人。
如果您正在为家中老人的异食行为而烦恼,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石家庄天鲲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为什么老人会吃食物以外的东西?这其中的缘由你了解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